找项目 找团队就上我要外包网! 请登录免费注册
客服热线:010-58408369
同城外包信息服务平台
找项目
首页>外包资讯>知识产权

广东布阵海陆空 力推服务业腾飞

分类:知识产权来源:发布时间:2009-05-23浏览次数:1851

      近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到2020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将超过50%。

  我国的服务业增加值已经达到7.3万亿元。但“十五”期间的大多数年份,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低于GDP的增速,甚至占GDP的比重不升反降,已由2002年的41.7%降为2005年的40%左右。

  对于一个已经步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的国家来说,加快发展服务业不但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能否持续保持强大竞争力的试金石。数据表明,近年来全球生产性服务业突飞猛进,2006年仅人力资源、后勤、采购、工程、营销和销售功能等业务流程的全球外包市场,总收入已超过1万亿美元。

  一直关注广东经济转型的本报记者认为,“双引擎拉动”(工业拉动与服务业拉动),仍然是广东经济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要特点。广东加快发展服务业,应该乘重构大交通格局的东风,布阵海陆空,打造“金贝壳”,发挥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作用,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加快发展服务业,应该大有作为。
  
  丁亥年新春,一股关于加快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旋风刮得正猛:

  立春刚过,温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央明确提出,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到2020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将超过50%。

  与此相呼应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07年《财经蓝皮书》透露,我国的服务业增加值已经达到7.3万亿元。但从增长速度看,“十五”期间的大多数年份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都低于GDP增长速度,甚至占GDP的比重不升反降,已由2002年的41.7%降为2005年的40%左右。

  当今世界,国民经济“软化”趋势特别明显。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横向看,经济越发达、越富裕的国家和地区,第三产业的比重就越高。从纵向看,因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各类型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都在增大。据统计,从1960年到2001年,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低收入国家由25%增到50%,中等收入国家由46%增到52%,高收入国家由54%增到71%。有数据显示,服务业对美国GDP贡献率高达80%。

  为什么中国服务业“十五”期间占GDP的比重不升反降?如果把经济总量占全国1/8的广东作为一个板块来分析,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示?
  
  排头兵的历史新使命
  
  进入21世纪以来,广东经济继续领跑全国,其经济总量连跨三个台阶,由占全国1/10、1/9跃升到占1/8。更令人可喜的是,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服务业增加值均突破了1万亿元大关。新华社记者发表述评认为,这是广东经济出现第二、第三产业“双引擎”所带来的效应。

  广东是中国经济的“领头雁”。但当我们把中国“雁阵”放在全球视野中考察的话,却不能不注意到,作为“制造业大国”的比较优势,在形成第二产业的高速发展后,如果不加强自主创新的话,其发展后劲难以为继。2006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但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钢铁消费量为3.88亿吨,占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54%。

  对此,中国的高层是清醒的。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忧患意识”。“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非常恰当地引用苏轼的话,来谈经济发展还存在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性问题。

  广东要继续当好全国发展的排头兵,必须加快经济的转型。黄华华省长在北京“两会”回答媒体关于广东经济转型的关键点时特别提到了服务业。黄华华指出,要通过结构调整,来增加产业竞争力。同等增加值,第三产业能耗只有第二产业的1/4,所以我们要发展第三产业,尤其要注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2005年底,在经历了一年多的经济普查之后,国家统计局宣布了一个令全世界震惊的数据,中国的GDP总量多出了2.3万亿!而构成这个上升中最大的一块,就是服务业,占九成以上。其中广东调整后的GDP增多了2800亿元,增幅为17.6%。广东能够继续领跑全国,服务业功不可没!

  对于广东经济的转型,我们必须要有全球的目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关于广东经济的转型有过一场争论,有专家提出,广东缺资源可以越过重化工业的发展阶段,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但广东最终还是回到经济发展的规律上,成功地发挥比较优势,完成了制造业、重化工业的全新布局。广东如果没有制造业、重化工业的攀升,珠三角就不可能形成现在的强大竞争力。但是,正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有专家指出,在全球化竞争的压力下,广东的传统比较优势正在迅速消散。有关数据测算表明,在传统发展模式基础上形成的发展后劲,广东在2005年达到了最大值。一个走完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区域,如果服务业不能相应提升,就必将在下一轮的竞争中丧失竞争力。

  历史再一次把广东放在风口浪尖上,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应该在扭转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升反降的硬仗中,再创新的佳绩。
  
  布阵海陆空 打造“金贝壳”
  
  尽管“无工不富”在过去的20年间成为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金科玉律,但是,争抢研发与服务两大高端产业,一直是领先发展地区梦寐以求的目标。尤其是近年来,无论是长三角、珠三角还是环渤海湾,面对全球化竞争带来土地、能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集群升级转型方向,就是必然的选择。

  服务业蓬勃发展,是先行工业化国家后期工业化的重要特点。在服务业中,直接或间接为生产活动提供各种中间服务的行业,如农林牧渔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即物流业)等六大行业,被称之为生产性服务业。数据表明,近年来全球生产性服务业突飞猛进。2006年仅人力资源、后勤、采购、工程、营销和销售功能等业务流程的全球外包市场,总收入已超过1万亿美元。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必须具备三要素。第一是便捷的区位优势,具有在中心城市及中心区域高度积聚的特征。第二是必要的资源配置。第三是人才资源上的整合。当今世界的经济较量,与其说是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不如说是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的较量。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只有中心城市及其率领的城市群,具有高度产业积聚的完善功能。有人把这种中心城市比喻为能够孕育产业积聚的“金贝壳”。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双龙出海”(长三角、珠三角)、“三足鼎立”(长、珠三角与环渤海湾)将构成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这种意义上来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将会首先在这些区域取得突破。2006年广东的GDP已经达到2.59万亿元,工业增加值与服务业增加值双跨万亿。广东是全国首个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的省份。因此,对于广东尤其是珠三角来说,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是水到渠成。

  广东加快发展服务业,首先应该乘重构大交通格局的东风,布阵海陆空,打造“金贝壳”,发挥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作用。

  2006年盛夏,我省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说它不同寻常,是因为10多年来第一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交通工作会议。德江书记在会上更是谈古论今,从“条条大道通罗马”谈到自古“番禺始作舟”,从英国随第一条铁路而兴盛,谈广东经济占全国的1/9,但铁路营运里程占不到3%。德江书记更以亲身带领八船考察西江航道笑称“西江舰队”的往事谈起,语重心长地对与会干部说:“这可不是交通厅管的那个小交通啊!建设大交通,促进大发展,事关我省竞争力,事关我省发展后劲,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思路领先,必然深刻影响到排兵布阵。一个整合珠三角的“海陆空”布局,促使广东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框架呼之欲出。

  先说“海”吧。近百年来,世界经济的重心几乎都在沿海。曾有人说,谁控制了关键码头,谁就掌握了“临海经济”的主动权。广东不但把重化工业布在沿海,更利用珠江水网的纵横交错,拓展江海联运。2006年广州港吞吐量突破3亿吨、深圳港货物吞吐量超1.75亿吨。广东与香港已组成全球最大的枢纽港口群。

  再说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陆路战略”。从拓展腹地的角度看,以广州为核心点的高速公路网正在加速完成。总投资高达1390亿元的我省九大铁路项目,目前已经进入实操阶段。到2020年全省铁路营运里程将达到4000多公里,比现在翻一番。武广客运专线已经动工,2010年全面开通营运,届时武汉到广州只需4小时。从构建“珠三角1小时经济圈”的角度看,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网“A”字形主骨架将在2010年形成;到2020年,珠三角将建成连接区内主要城市、与港澳相衔接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至于广东的“空港建设”,单是一个白云机场,2010年客运能力将达到8000万人次,年货物吞吐量400万吨,将成为世界一流的枢纽航空港。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已经开工建设,明年底就可以正式投入运营,仅此每年净增国际货运量60万到80万吨。有专家估算,联邦快递带给广东的直接产出130亿美元,2020年达到740亿美元。

  对此,张德江书记的评价说,“近期枝繁叶茂,长远硕果累累”。珠三角布阵海陆空,将为服务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合珠三角 力推服务业腾飞
  加速发展服务业,当然包括建立现代金融结算中心、高科技的研发基地、软件开发、创意产业以及一系列为消费服务的第三产业等。但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谈发展,任何时候都要紧紧抓住比较优势。

  近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称,中国渐成远程物流中心。文章说,发达国家的零售商和消费品企业越来越多地把物流业务从本国向中国转移。随着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与之相适应的服务业也必将“外包”,这是成本优势所决定的。

  有人把“外包”分为“蓝领外包”与“白领外包”。“蓝领外包”是指产品制造过程的外包;“白领外包”是指服务外包,即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和业务流程服务。中国既要做“世界的工厂”,也要做“世界的办公室”。我国一些领先发展的工业园区,已经向自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上海就有专家提出二三产业并举,发展2.5产业(二产与三产之间的产业)。据称,上海2004年生产性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已经达到228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1/4。

      广东加快发展服务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是因为在现阶段引领广东经济发展的依然是“双引擎”,即工业拉动与服务业拉动。尤其是未来五年,广东将完成布阵海陆空,构建起一个现代化的大交通格局,这必将深刻改变广东的经济版图。

  2010年,我国四大客运枢纽将要在广州的番禺落成正式开始运行。这是一个铁路、公路、城际轨道交通紧紧相衔接的立体交通枢纽,以此为核心,它把珠三角的所有城市,全部拉到1小时经济圈内。珠三角城市群里的功能分布,包括人流、物流、商圈、工业园区乃至居住环境、商业地产等,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根据国外的经验,可以把某个航空港规划成带动3000-5000平方公里的广义集群,或称之为“临空经济带”。记者近日在清远采访,清远书记陈用志提出“清远要发挥空港经济的优势”,这使记者相当吃惊,这可是个山区市啊。但清远确实是“临空经济带”的有效辐射范围。去年7月,广州花都区举办了一个“空港经济论坛”,这个新白云机场所在地的小城,更是提出要成为中国的“孟菲斯”。

  美国的孟菲斯机场是美西北航空公司的一个枢纽,其国际货运吞吐量雄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排名第二的香港。它在发展空港经济带动区域社会发展方面,已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经典案例。

  区域的躁动跃跃欲试,局部的发展一马当先。但是,“空港经济带”并不是一个“花都”小城就能形成的。因为“空港经济”并不仅仅是在机场周边加强一些服务设施而已。严格地讲,“空港经济”真正发展是后工业时代。有专家提出,“空港经济”要特别注重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高科技含量、体积小、重量轻、市场敏感度高、交货期短的制造业;直接或者间接服务航空运输的服务行业。对于“空港经济带”的布局,广东仍然缺乏深入的调研与整合资源的分工合作。

  对“临海经济带”的规划布局也是如此。2006年,长三角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近四成、集装箱吞吐量占全国1/3,发展势头很猛。但因规划布局政出多门,各省市自成体系,数量扩张难掩效益短腿。珠三角必须引以为鉴。在这方面,广东既有优势,也有短腿。必须超前规划,完善协调机制。比如,在江海联运方面有独特优势的珠海高栏港,其优势就还没有充分发挥。

  我们还应看到,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实施,服务业领域对外资、民资进一步开放,将有相当一批主攻服务业的外资、民资企业,从原来的生产企业剥离出来,再加上优惠的税收政策,我国的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将会出现一个“井喷时期”。对此,广东必须及早研究对策,抢抓机遇。中央已经明确提出,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广东作为率先发展的排头兵,应该大有作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