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项目 找团队就上我要外包网! 请登录免费注册
客服热线:010-58408369
同城外包信息服务平台
找项目
首页>外包资讯>移动互联网

从改革开放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最大的瓶颈在过去还是未来?

分类:移动互联网来源:发布时间:2016-12-01浏览次数:4483

从人类历史几百年一个时代,到现在几十年甚至几年一个时代,互联网技术在不断加速社会主流思想的兴衰。有人说,时代是个变量,创业者的每一次群体角逐都在缩短它的单位长度。


1984年,异军突起的“创一代”让“草根个体”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中国经济的每一轮驱动都带着创业者的激昂与悲怆。在过去三十年的中国创业史中,创业环境、创业机遇、创业行为模式,甚至创业价值观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但连接未来的始终是创业者不可磨灭的“情怀”。


“草根个体”崛起


“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这是20世纪80年代大街小巷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当时的“倒爷”也就是“个体户”,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这两个词甚至存在一定的贬义成分,作为改革开放的第一波创业者,与其说他们在寻找财富,不如说是在寻找“个体”在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存在意义。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生产力布局的重心向东部转移。在那个充满变革和未知的年代入口,空气里流淌着躁动与激情,经济特区示范效应迅速吸引了大批“不安分”的人下海从商。1982到1985年,个体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全国城乡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1171.4万户,“草根个体”成为了那个时代最鲜明的标记。


在当时世界经济格局的角色定位中,我国是比较落后的经济个体,新旧交替的意识流冲突、市场秩序的重构、商业规则的确立、社会伦理道德的徘徊……计划经济的时代断层,让下海的知识份子也失去了判断力,面对摸着石头过河的政策,他们也同样是摸索着创业。但很快,整个社会对物质的渴望被全面激活,以柳传志、任正非、张瑞敏、李经纬、南存辉等为代表的“创一代”,给当时经济生活的变迁带来了巨大冲击,“草根个体”逐渐成为了中国经济重要的支撑力量。


互联网时代精英


90年代到本世纪初,社会对“个体”的观念和态度已大有转变,干部下海经商,农民工返乡创业,下岗人员、大学生以及留学归国人员自主创业形成了新的热潮。


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财税体制得到了改革和规范,金融体制改革得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创业的外部环境逐渐清晰、成熟。生存问题已不再占据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地位,互联网科技的悄然临近开始颠覆人们的生活方式。1998年,马化腾意识到互联网蕴含巨大机遇,辞职创办腾讯;1999年,由硅谷回国的李彦宏,连同5个技术人员创建百度;同年,马云和他的团队在杭州以50万元开始创业,阿里巴巴诞生。这三家创业公司最终成为了我国互联网领域的三大巨头,人尽皆知的BAT。


互联网是那个时代送出的最好的礼物,不仅成就了创业者的非凡事业,而且还让一些创业公司成为了中国新兴经济的代表。90年代的创业者依靠风险投资以及互联网经济迅速得到发展,他们的典型特征是高学历、高技术,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


无孔不入的时尚


21世纪,资本的非理性驱动,把企业带入“市值时代”,风投、上市,成为所有创业者关心的话题。随着“双创”热潮拉开大幕,创业便成了无孔不入的时尚,创业动机也从以生存为主导转变为以机遇为主导,“改变世界”成为最响亮的口号。


2013年,我国开始发放移动通信技术(4G)业务经营许可牌照;2014年,工信部批准了LTE的混合组网;这系列举动引爆了移动互联网的规模扩张和迅速创新,互联网随即进入了下一个时代。移动端红利的快速释放成就了若干现象级创业企业,流量争夺相继展开,更多的创业者会花更少的时间寻找先机,然后依靠执行力拉开距离;于是“从1到N”式的跑马圈地,便成为了大部分创业企业紧跟风口的策略。


从宏观环境来看,这是最好的时代。2009年以来,北京、深圳、杭州等创业氛围活跃的地区涌现出了近百家新型孵化器;另外,基于政策的持续鼓励,面对创业者的资讯、融资等基础服务日渐完善。而从市场氛围来看,又是比较躁乱的时代,创业活动史无前例的活跃,但创新热点却在减少;“互联网+”促进了领域融合,但却带来了新的市场规范问题……这些又让很多业内人士怀疑,目前的市场环境是否具备了诞生全球最伟大企业家的基础条件。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向中、高端跃升,未来的市场需要更多“从0到1”的颠覆式创新,或许真正的创业瓶颈还在未来。


据悉,12月6—7日,由著名创投媒体36氪主办的WISE2016独角兽大会,将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届时柳传志、李开复等创业“老司机”将与程维、张旭豪等新兴独角兽企业代表进行观点碰撞,共同探讨互联网创业的新趋势。

分享到: